人民服务网
 
地方: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浙江|安徽|江苏|福建|甘肃|江西|贵州|云南|青海|四川|陕西|宁夏|海南|内蒙古|海南|澳门|台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主站旅游

山西南山寺

2019-03-16 22:26:36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社长郝江华推荐】南山寺是山西五台山[1]的一座大寺,距台怀镇约2公里。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的梁,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

中文名称:山西南山寺

类别:中国文化遗产

地点:山西五台山

始建于南北朝时的梁

构成:极乐寺、善德堂、佑国寺

台怀五台山南山寺

概述

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始创于梁重创建于元代,时称“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南山寺有两个通道可以上去,一条是走正门,延石梯上山,另一条是盘山石路,开车可以上去。

建筑

南山寺引人入胜之处是它的气魄、石雕和泥塑。我们沿登山古道盘桓而上,未入山门已被古刹的气势所折服。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檐有砖雕。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白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直抵尽头的牌楼。南山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我们可以顺门洞两侧小洞的28级台阶登上木楼,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从大钟楼左侧穿过一座小院便进入大雄宝殿所在四合大院,这里是南山寺主院,坐北朝南彩绘一新的大雄宝殿内有精美塑像和雕像。大殿主供释迦牟尼佛,两旁站立者为阿南和迦叶两大弟子。佛坛前正中是文殊骑狮石像,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左边为石雕送子观音,殿两壁是十八罗汉。该殿的造像之精,在五台山寺庙中颇有名气。特别是送子观音,一个白胖胖的小孩,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慈爱的观音左手抱护小孩,右手抚摸孩子的小手,使人倍感亲切。另外,脚踏莲花,臂有十八,身后跟着两头活蹦乱跳的小象的普贤造像亦相当精美。而十八罗汉表情造型各不相同,给人印象同样很深。出大雄殿,从左侧拾阶而上,穿过善德堂,便来到最上三层的佑国寺。这里可说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是无石不雕。一进院共有石刻图案316幅,以“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等最为人们熟悉;二进院共有360幅,有“孟母择邻”、“太公钓鱼”的故事等;三进院共294幅,有“三顾茅庐”、“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等情景。整个佑国寺石刻图案近千幅,内容之丰,数量之多,刻工之精,堪称全山一绝。

雕塑

寺内的石雕和泥塑最有特点,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刀工细致,构图精妙,堪称五台山一绝。这一特点在该寺的佑国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且站在佑国寺最高层还可以远眺五台中的四台,景致相当不错。南山寺的建筑也极具特色,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各殿之间迂回曲折,小径通幽,令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慈禧御匾:真如自在

大雄宝殿内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真如自在”四个字,上款是“慈禧皇太后御笔恩赐”,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谷旦”,中上方有御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笔力刚健,颇具功力。五台山各大寺庙之内,历代皇帝所赐牌匾甚多,并不罕见,可慈禧这块牌匾因牵动着一段传奇故事,所以就分外被人看重。“真如自在”是慈禧太后赠给南山寺住持普济和尚的题词,以此褒奖他兴建南山寺的功德。

真如自在的牌匾

普济和尚,俗名李得胜,生于1850年,卒于1912年,直隶(河北省)宁晋县庞庄村人。清同治年间从军,屡立战功,被敕封为蓝翎守备。因不忍见血肉横飞,生灵涂炭,他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以回家赡养双亲为名,离开军营。回到故乡。父母去世后,他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至五台山遁入空门,皈依圣福和尚,法名教化,号普济。他认真修持,废寝忘食,熟读经书,倒背如流。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到北京受县足戒,之后,又返回五台山发心重修寺院。在往后十几年的岁月中,他为化缘,足迹遍及直、鲁、晋、豫及北京、天津、东北三省等地,“补旧增新,广筑舍宇”,立下院18处,广度徒弟,普结善士,功德卓著,声名远播。加之,他又曾被清廷敕封官吏,故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被诏入京,慈禧太后在普济寺接见了他,并为其亲书“真如自在”四字,以示嘉奖。“真如”意为佛的本来面貌;“自在”,意即人在消除烦恼、彻底了悟之后的仪态。合起来为:这就是佛的本来面貌和仪态。可有关“真如自在”由来的另一个版本却是这样的:普济和尚到达五台山南山寺时,该寺已破败不堪。当时庙院里只留下了一位老僧,因寺里没有吃的,故不能收留他。普济和尚说:“你只要留下我,我保证你不愁穿吃。”于是,老僧就将其收留下来。果然,第二天就有人给驮来一驮子米面。普济对老僧说:“你给咱刨院,我给咱到钟楼上敲钟。”老僧问他:“因何如此?”他跟老僧谈了他的想法。菩萨顶的大喇嘛听到一直打钟,很心烦,便派人到南山寺查看缘由。结果见老僧在挥动镢头刨院,便问:“刨院干什么?”老僧回答:“想修寺庙,可既没钱,又没粮,一时无奈,想感动天神……”菩萨顶的大喇嘛听到禀告后,忙派人给南山寺送去一些钱粮。此后,普济和尚为了修庙,又历尽艰辛,从河北、山西、山东等八个省募化来好多金银,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把破败的南山寺又大修了一番。有关他的一些说法越说越玄,越传越远,据说,他能七七四十九天不吃结果就传到了慈禧太后耳中。慈禧将普济诏于京城,将其关在一间屋子里整整饿了七七四十九天,到五十天头上开门一看,他一点没变,安然无恙。慈禧大惊,忙问手下人该咋办?有人就跟慈禧耳语了一番,便又每天让普济和尚吃四顿,每顿6碗。一连吃了七天,他既不大便,也不小便,就像什么东西也没吃一样。后见软禁普济的小屋顶上一圈一圈地放射金光,慈禧万分惊讶,忙说:“莫道真佛无可见,而今朝中真佛来!”遂欣然命笔,为普济题写了“真如自在”四个大字,并亲赐一幅銮驾、绸缎千匹、白银万两。普济和尚想到作为一个出家人,名利其实没有什么用处,他提出只要半副銮驾,并利用慈禧给的钱在北京修了七座寺院。

柳林孟门南山寺

概述

柳林孟门南山寺,又名灵泉寺,系山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黄河岸畔。

柳林孟门

柳林孟门因大禹治水凿孟门而被专家称为为“天下黄河第一门”。孟门古镇,战国时为赵国蔺邑。汉元朔三年(前126),汉武帝封其代共王子熹为蔺侯;元朔四年(前125),置西河郡。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定胡县,兼置定胡郡。唐武德三年(620), 置西定州 ;贞观二年(628), 废西定州,改定胡县为孟门县;七年(633) 废孟门县,置孟门镇;八年(634) 废孟门镇,复置定胡县。直到金至元年间(1264一1294) ,废孟门县,设孟门镇。前后长达1400多年,一直是地跨柳林、中阳、临县(临县三交以南大部分,包括今天著名的碛口古镇在内) 以及陕西省吴堡县全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孟门南山寺(陈黎云)

孟门道院

西周穆王时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山西吕梁武当山玄武道场,为了祭祀鲧禹治水之功绩,在孟门南山(又名庄王山)禹王石附近创建了孟门道院。

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三年,唐太宗驾幸于此,甚感壮美,敕赐尉迟恭在孟门道院旁监造楼台殿宇数百处。此后便闻名于黄河中游,有“西晋第一丛林”、“五龙圣飞之地”等的美誉。 曾为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唐代官建八大寺院之首,统领山西、陕西两省今离石、柳林、中阳、临县和吴堡、绥德六县的一百多处寺庙。该寺为群体建筑,坐北向南,有山门、观音殿、圣境殿、古佛殿、普慧院、灵泉别院、友云亭、祖师堂等殿宇,均建造恢宏,金碧辉煌,总占地面积8250平方米。唐太宗、明太祖曾亲莅该寺并降谕旨,宋仁宗、金世宗、明仁宗分别为其敕赐“灵泉寺”额,并为寺中两位高僧赐号及佛乘。

景致

南山峰峦若壁插天,山腰开阔平缓,透宛回环,若涌若连,若盘若跃,甘泉飞瀑山椒,翠柏云屏,下临汹涌黄河,设险据胜,乃一方之大观。该寺建筑年代久远,自然风光优美,景致甚多,昔人以其形胜,列有十景:

黄河晚波:寺临黄河,一望数十里,奔涌而来,岸上舟人,晚眺如画。

孟门烟雨:寺在镇南,据河东皋,园树连绵,早晚霞灿烂。

翠柏云屏:寺座山麓,古柏成林,环围四匝,望之如屏。

东流环碧:东溪自山涧而出,经五十余里,盘折西流绕寺,寺树映之如碧。

灵泉吐玉:山楞幽泉,清冽如玉。相传金大定时土人引水灌田,有嘉禾合颖之祥,固名曰灵。

钟绽神文:寺有钟一口,横文下裂,相传数十年前纹阔可容手指。但击之声宏如故。

深林玉带:寺柏阴森密布,步入深林,从林间远眺,黄河碧波荡漾,如锦带然。

秋鸟归山:寺山茂树插天,每深秋有白腹鸦群飞栖集,经冬至春始去,岁有常期。

端阳花信:殿前蜀葵花一本五色,开期常以农历五月五日,岁无先后。

柏抱莲盆:山巅古柏一株,披枝下垂近地,拳曲向上,枝叶葱笼,形似莲花。

1674年(甲寅年)8月,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诗人、书画家、医学家、戏曲家、武术家、社会活动家、号称“十七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座奇峰”的傅山曾游历到此,并作诗《自青龙驿过灵泉寺》:寺远吾侪僻,秋高独往盟。柏来花眼翠,霞上老心明。净界悲文藻,威河响甲兵。颟顸僧榻借,壁垒梦经行。”

寺东南百米处的乱石丛中,有一块2米高光秃的独石上生长着一颗约20年左右树龄的神奇柏树。此树直径30厘米、高5米,根系完全深扎于微小的裂缝内,而整石完好。在严重缺乏生长所需营养及水分的条件下,植株依然生长茂盛,为当地一奇景。寺域还有一千多座僧塔、一百多块石碑组成的塔林、碑林;山门口有两株参天翠柏;灵泉别院旁有一株五围古柏等。

孟门南山寺(陈黎云)

孟门还有定湖庙、将军庙、财神庙等众多大大小小的寺庙星罗棋布于孟门镇的各个古村,成为南山寺的陪衬式景点。

2008年2月9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国家纽带工程东方文化馆、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民俗艺术委员会、柳林县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中国首届黄河黄土高原柳林孟门年俗文化节”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南山寺开幕。孟门古镇以及南山寺全面真实地展示了黄河黄土高原原生态的民俗文化艺术和历史文化遗迹.。来自国内外的90余名国内外民俗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究和探索如何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年节文化,特别是推动黄河中游及黄土高原腹部区际间民俗文化及年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幕式上,孟门镇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保护之乡”的称号,并被确定为“南京大学民俗教研基地”。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家和各界人士深感中华传统年节文化急需保护,全体通过了《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8719号
&2020 人民服务网 版权所有